法学院领导班子对国际法教研室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开展调研

时间:2025-04-18浏览:157设置

  2025年4月16日下午,法学院领导班子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主题到国际法教研室进行调研座谈。座谈会在在学院616会议室举行。法学院院长张峰振、副院长张兆成、副院长张杰国际法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方向凝练、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完善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室未来发展的重点和举措。

  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刘恺教授首先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三点发展设想:一是积极争取承办国际组织在华举办的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夯实涉外法治教育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我校法学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与国际传播力;二是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形式,如开设夏令营等多样化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三是持续推进人才引进,打造高水平涉外法治师资“高原团队”,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保障。

 然后,国际法教研室老师们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议题各抒己见。徐学银副教授提出,在专业建设方面应以建设省级涉外法治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推动设立涉外法治硕士研究生专业,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在教学方面,建议现有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补充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核心课程。闫瑞波副教授提出,要通过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涉外法治办学体系。朱美云副教授就团队建设提出在当前引进人才面临一定困难的背景下,应整合现有院内资源,并探索聘请兼职教授的途径,推动教学力量优化配置。同时,她还建议科研奖励机制应实行奖惩结合,激发科研活力。戚桂芳老师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我校涉外法治教育影响力,通过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等方式,构建“教学—交流—提升”一体化机制,打造国际法教育的内外互动循环。崔勇涛老师提出,应以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大力发展涉外法治专业教育,并积极建设涉外法治硕士研究生兴趣班和主题沙龙,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梁庭瑜老师汇报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高度评价学院在师资配置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他建议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应将模拟法庭竞赛、国际仲裁实务等“以赛促学”机制嵌入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理论+实战”双轨育人路径,切实提升学生对接国际规则的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张峰振院长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希望以此次调研与研讨活动为契机,国际法教研室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特色方向等方面不断优化、聚焦,加强科研产出与校地合作,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地,为国家法治建设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参与输送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Copyright © 2016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4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