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李雪梅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时间:2020-11-26浏览:11设置

2020年11月23日下午14:30,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我国碑刻史料与法制文物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李雪梅教授,应邀为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法制文物与古代证据”的精彩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苏北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汉藏法律文化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等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汉藏法律文化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助理南杰·隆英强教授担任主持人,法学院院长菅从进教授、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王晓君教授、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闫静怡教师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李雪梅教授通过法制文物这一特殊视角,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文物背后的古代法律思想和文化。

 

讲座开始时李教授讲道,中国古代的法律资料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典籍、律书,亦包括碑刻、铁券、公器等法制文物。法制文物的价值不仅是在艺术方面,文物上记载的古代法制相关的文献资料所体现出来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讲座的主要内容李教授从文物与制度、盟誓与证明、碑石上的公文和证据三个方面,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法制文物与古代证据的发展演变及其法治智慧与经验。

 

讲座过程中李教授展示了中华法制文明虚拟博物馆的精美馆藏,例如虎符、獬豸雕像、青铜釜等,通过分门别类的权威、秩序、公正、传承等四篇20个专题法制文物整理的视角,解读和再现了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优秀成果,指引和推动了千百年来中华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法制研究的新领域。李教授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盟誓在古代法制文物中的体现,古代处理纠纷时,誓言也是证据的一部分基本信息,其内容传递各种法律信息,具有真实性、公开性和社会性等多种特征,具有文献、文物、制度三重属性。尤其是李教授根据多年的考察和搜集整理,在全国各地对不同的獬豸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带领大家了解獬豸的在不同时代环境下的造型和变化,介绍了不同时期法制思想的变革。

最后,李教授详细介绍了碑石上的公文和证据中蕴含的丰富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如何在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中进行资料普查、研究分类、碑刻的特质、公文碑和公据碑的区别等等。碑刻是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珍贵资料,李雪梅教授结合多年来拓印石碑的亲身经历,阐述了法制文物与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发现和解读,应该从历史学、法学、文献学、考古学、摄影艺术等多种交叉学科视角入手,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对法律碑刻进行搜集整理的研究经验和价值意义。

 

通过这次讲座,法学院师生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认识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开拓了广大师生学习法学和研究法学方面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Copyright © 2016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403150